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campus culture

>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0-31 点击:522

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景恒辉

副组长:常金鹏  李运霞 岳金娜

组员:丰连贵、王彦方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常金鹏

副组长:任瑞俭

组员:尹广兴、王西田、王彦方、郑继功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导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此类教育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导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16年9月第三周起——2017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导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A、  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  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  教导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