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方案
二〇一四年九月
目录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为提高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一体化教学,教研室将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2门课程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基础上,继续对《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机械零部件测绘》《电工技能训练》3门课程中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实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职教理念,遵循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际、知识与专项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通过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整体教学改革,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内涵的整体建设与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育人水平。
工结一体化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整体课程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合理搭建,形成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合理搭建。
2.工学一体化原则:课程设置项目化,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项目,课程形式工学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训课程在项目化实施的基础上,要突出职业标准、职业规范、5S管理内容的融入。
3.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建设目标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机械零部件测绘》、《电工技能训练》3门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将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团队组织进行开发,通过一流的课程开发教师团队,组织一流的教学内容,实施一流的教学方法,编写一流的项目化教材,通过一流的教学管理,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机械零部件测绘》、《电工技能训练》3门课程,将通过1年的建设,使其成为工学一体、校企一体的项目化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
加强课程团队教师的能力培养,组织学习培训。通过学习、走访、参观、考察、企业实践、论证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提高工学一化课程的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
建立课程团队,组建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挖掘企业真实产品进行项目化教学处理,使其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工学一体的项目化教学。
2.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建设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和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产业升级改造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3门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一体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项目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有效调度,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加强课程基本建设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指导书、资料库等课程基本资源。创建网络课程,建立网络课程,相关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文献目录以及教学录像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充分发挥改革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
5.校本教材建设与课程标准
结合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编写课程标准。教材要在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充实一体化项目内容,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6.建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评价模式
课程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建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评价模式。通过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管理
1.项目负责人制
课程建设以课程为管理对象,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将全面负责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负责人一般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三年以上担任本课程主讲的教学经历,且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
负责人要组织小组成员全程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工作。如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需求的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的研究;相关政策的动态研究;其它学校课程建设成功经验,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2.课程建设的管理
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建设过程中将通过组织中期检查的方式,实施对课程建设的督导和推进。如果建设项目出现停滞和没有突出课程改革、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限期整改、减少建设经费、或撤销建设资格等处理措施。通过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取得建设成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二〇一四年九月